柳州石碑——墓碑上的“故、先、顯、考、妣”什麽意思?
陵墓園石雕歷代風華伴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進步,制造技術和工具的改進,生產力不斷加速的提高,啟迪推動了雕刻藝術也逐漸發展成熟起來。原始社會經過漫長的發展時期,約到了七萬多年前才步入新石器時期。距今六千多年前人類才開始進入金屬工具時代,由於鐵器工具的使用,石雕藝術才得以快速發展。
在墓碑上,通常有“故、先、顯、考、妣”幾個字,這幾個字有不同或相近似的含義,其中“故”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即可,意思是以前的、過去的,在墓碑上用該詞意為“故去的人、逝去的人”;而“顯”的字面意思是“尊貴、顯赫、耀眼”等,在古代原本只有名門望族、家世顯赫之人才可以使用“顯”,以表示墓主的身份高貴,不是在朝廷有一官半職就是家室十分富有之人,後來經過歷史的演變。
“顯”這個字也可以被一般的平常人家使用,由於這個字特有的含義,因此即使是在平常人家使用,碑主也是在家族中輩分很高、德高望重之人,以此表示對碑主的尊稱以區別平常的人,另外,在一個家族中,如果立碑人的雙親都已經不在人世了,此時立碑人會在墓碑上刻“顯”字,如果立碑人的雙親中還有一人仍然健在人世,那麽立碑人就不能用“顯”字,而必須使用“先”字,在對逝者表示尊重的同時,對健在的人同樣尊重。
根據現有資料表明,“考”和“妣”最早記載於《禮記.爾雅》之中:生曰父,曰母,曰妻;死曰考,曰妣,曰嫔,翻譯成現代的白話就是用“考”來代表立碑人逝世的父親,以“妣”字來代表立碑人故去的母親,總的來說,這兩個字意為對立碑人故去的父母親的尊稱,因此如果一個墓碑刻有“先考”字樣,代表該墓為立碑人逝去的父親;反之,如果刻有“先妣”字樣,則說明這個墓為立碑人已經逝去的母親。
另外值得註意的是,墓碑上的“先”和“顯”雖然有著相似的讀音,但這兩個字的含義卻並非如同它們的讀音一般類似,其含義可以說是大相徑庭。碑上的“先”更多的是代表已經亡故的意思,而“顯”則是代表一種高貴的身份或是對前輩的尊稱。
雖然“顯”字一開始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,它也顯示出我國長期封建社會下的階級思想,即一般只有達官貴人或者腰纏萬貫的富人才有資格使用,但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覺醒,後來平常人家一般都會加上“顯”或是“先”字,比如常見的有”顯考”,亦或者是“顯妣”,但由於人們思想覺悟的不徹底,“顯”在平常人家使用也限於長輩或者德高望重之人,仍然存在著非平等的性質。
此外,我國自古以來就講究“長幼尊卑”的秩序,在立碑這一傳統上也仍然保留這一講究。在立碑時也分長幼尊卑,根據輩分的高低,再往上的輩分之人的墓碑上會比晚輩多一些修飾詞,如“曾祖考”、“曾祖妣”以及“高祖考”、“高祖妣”等以表示不同墓的長幼尊卑,而此時有人會提出疑問說“故”字此時怎麽沒有了呢?
這也是有講究的,中國文字博大精深,在表達時力求精簡,而根據字面意思以及組合後的形態來看,“故”、“先”和“顯”的意思存在重復,因此當下會出現某些墓碑上直接省去“故”字,以此達到精簡表達的文字效果。
——柳州石碑,柳州墓碑,柳州石碑廠家